•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行内资讯

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产业质量发展透视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阅读:732   评论:0
内容摘要: 给梦想插上翅膀 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产业质量发展透视    从2008年北京残奥会“超越 融合 共享”到2010年广州亚残运会的“我们欢聚我们分享 我们共赢”的残疾...
  • 给梦想插上翅膀

    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产业质量发展透视

    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产业质量发展透视  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产业质量发展透视

    从2008年北京残奥会“超越 融合 共享”到2010年广州亚残运会的“我们欢聚我们分享 我们共赢”的残疾人运动盛会背后,展示了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产业发展的坚定步伐和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产品质量稳步上升的势头。

    智能化趋势还需加大创新设计

    康复辅具,全称康复辅助器具,是指能够有效预防、代偿、监测和缓解残障的产品、器具、设备或技术系统。康复辅具是帮助残障人,包括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回归社会最有效的手段。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残疾人康复辅具分为11类741种。

    “目前,我国生产的康复辅具的产品种类和品种还比较少,主要集中在肢体残疾人使用的轮椅车、拐杖、假肢和矫形器等。从产品的年产数量上看,位于前三的应是轮椅车、假肢和矫形器。”中国康复器具协会联络部主任包萍说,我国每年生产轮椅车约120万辆,假肢4.6万件,矫形器4.1万件。近几年来,我国假肢、矫形器产品的质量有所提高,比较稳定,产品的使用寿命,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

    正如张海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的,智能化正成为残疾人康复器具发展的新趋势。“现在很多的残疾人辅助器具在智能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如假肢的智能化、轮椅的智能化等,有的轮椅甚至能自动站立起来。更有甚者,很多产品已经借助仿生学的原理,来研制新的智能化高端产品。”国家康复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副主任王保华说,智能化的辅具,一方面与设计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企业的研发投入有关。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的智能化辅具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进步,但与国外的顶尖产品相比,差距也很明显。

    包萍认为,目前,我国康复辅具产品,大多还是停留在仿制国外同类产品的阶段,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的产品,还比较少。产品的设计,特别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无疑是康复辅具今后发展的目标,要为此做出最大的努力。由于我国目前生产的康复辅具产品的种类和品种与残疾人需要的康复辅具产品相差甚远,因此,今后相当一个时期,要以研制、开发、生产康复辅具新产品作为行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应当说,我国的很多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也有,如电动轮椅,现在也有企业在做,但总体的研发投入还是不够,另外,一定要考虑到这类产品是给特殊人群使用的,因此设计尤为关键。”王保华说。

    国际化水平制造能力不断提升

    专家表示,在自身不断实现智能化的同时,残疾人康复器具的原材料也在不断向新材料领域的迈进。

    “原材料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许多康复辅具,由于直接供残疾人使用,在保证功能、强度等要求下,尽量减轻产品重量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直接佩带在肢体残疾人身体上的假肢和矫形器。因此,那些强度比较好、重量比较轻的材料,如钛合金、高强度铝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都是假肢、矫形器首选的优质材料,用这种材料制作的假肢、矫形器产品将愈来愈多,愈来愈普遍,是今后康复辅具所引进的新型材料。”包萍说。

    据悉,从2000年起,国家质检总局下达了手动轮椅车国家监督抽查检验任务,抽查合格率分别是58.3%、59.1%、67%和87%。另外,自1999年以来,国家质检总局下达了10余次助听器国家监督抽查检验任务,产品合格率最低为57.1%,最近一次(2009年)合格率达到91.7%。

    王保华指出,从抽查结果分析,近年来,通过国家监督抽查工作力度的加大,企业质量意识明显提高,监督抽查产品质量合格率在稳步提升。特别是我国生产的以轮椅车、助行器为代表的中低档产品,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在国内外市场上迅速崛起,产品质量与国外同档次的产品相当,占据了国内市场,出口形势也一片光明。

    “与国际顶尖的康复辅具产品相比,我国康复辅具的质量和技术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主要是我国目前还仅能制作中、低档产品,研制与国际相当的高端产品,尚需时日。”包萍说,“但由于我国整个制造行业的发展,制造设备和制造工艺、技术已经与国际水平接轨,康复辅具产品的制作工艺、制造设备、制造技术等方面,目前可以认为已经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

    我国康复辅具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与我国康复辅具的标准体系建设速度加快有很大关系。据悉,经过20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共制定了残疾人康复器具国家标准110个和行业标准7个,涉及假肢、矫形器的标准较多,有33个。

    产业化发展推动还需更加给力

    根据2006年全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调查数据,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达8296万人,其中肢体残疾为2412万人,截肢人数为226万,占肢体残疾人数的8%。

    “我国目前假肢产量仅为4.6万具,按假肢的平均使用寿命为3年计算,相当于只有14万具假肢在使用中。而我国急需假肢的截肢患者约有63万。换句话说,我国假肢的年产量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4到5倍,达到20万具,才能基本满足急需。”中国康复器具协会会长靳尔刚说。

    据悉,目前国家标准列出的残疾人、老年人辅助器具产品有700多种,高于目前国内供应的500余种,这说明我国残疾人、老年人辅助器具的科研、生产和服务现状与广大残疾人、老年人的需求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这样的发展空间也吸引众多的国外知名企业纷纷“登陆”。如今驶进来的“舰队”有德国的“奥托博克”、英国的“英中耐”、冰岛的“奥索”,法国的“宝泰欧”,还有我国台湾的“德林”等,而且还有增加之势。

    王保华认为,尽管我国的8300万的残疾人市场规模已经不小,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残疾人康复器具仍然属于小产业。在全国,一个涂料可能有上千家企业在生产、一个汽车零配件估计有上万家企业在制造,但是一个轮椅,全国也就30家企业在生产制造,这样的产业特点决定了整个产业的总体规模必须进一步发展才能与国外的企业相抗衡。

    靳尔刚表示,我国康复器具的未来发展趋势应当是推动行业产业化、规模化,推动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推动企业集团化和推动参与市场竞争。


  • 相关评论
    TCP/IP备案号:粤ICP备09031017号 .